作者:馬桂娥 欒杰 楊佩瑛 張旭輝
瞼袋矯治術是改善面部老化的美容手術之一,對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要求很高。以往的常用術式常留下較明顯的切口瘢痕,影響效果。近5年來,我們對切口設計及縫合方式進行了改進,用于39例,效果良好。
1 手術方法的改進
1.1 切口設計
局部注射含副腎素的0.5%利多卡因后,以15號圓刀片沿外眥魚尾紋切開皮膚,長約1cm。用眼科小剪刀自切口沿下瞼緣向內(nèi)眥做皮下分離,距下瞼睫毛根部1mm以內(nèi)順瞼緣剪開皮膚,下淚點后再水平向內(nèi)延伸2~4mm?;蜻x用11號尖刀片,將刀刃向外,刀背向里,用推犁的方式按上述部位切開皮膚(圖1)。
1.2 切口縫合
在切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和松弛的下瞼皮膚后,修剪切口下緣的皮下組織及眼輪匝肌,使切口兩側皮膚厚度相等,選用5-0絲線或尼龍線,自內(nèi)眥起做連續(xù)可拆線的皮內(nèi)縫合(圖2),必要時可于外眥部和對合稍差處做2~4針距創(chuàng)緣很近的淺表間斷縫合,一般此線可自行脫落無需拆除,加壓包扎,術后7天拆線。
圖1 (左)術前切口設計
圖2 (右)皮內(nèi)連續(xù)縫合后外觀
fig1 (left)incision design
fig2 (right)continuous suturing2
臨床資料
本組39例,其中男5例,女34例。年齡28~65歲。除1例因眶隔脂肪切除不足,4年后行二次手術,1例術后輕度下瞼外翻,拆線1周后自行恢復外,余均滿意。隨訪18例,較長者已達4年,效果穩(wěn)定(圖3,4)。
3 討論
3.1 下瞼袋矯治術有結膜和皮膚經(jīng)路兩種方法。后者適用于有皮膚和眼輪匝肌松弛的中老年患者[1],因本手術方法術后下瞼皮膚無明顯切口瘢痕,故亦可用于年輕患者。
3.2 傳統(tǒng)手術切口位于距下瞼睫毛2~3mm,用間斷縫合法,術后切口瘢痕常較明顯。我們在熟悉下瞼解剖的基礎上,參照國內(nèi)外成功經(jīng)驗[2~4],認為為減輕切口瘢痕的明顯程度,切口不宜距下瞼緣太遠,一般應距睫毛根部1mm左右,甚緊貼根部。切口向內(nèi)超過下淚點,以便處理內(nèi)眥部松弛皮膚。
3.3 本法因切口距睫毛較近,有可能損傷毛囊,致睫毛脫落,故要求術中操作輕柔,剪開皮膚時左手示指將下瞼皮膚向下方拉緊,剪刀向下偏斜順著毛發(fā)生長的方向剪開皮膚。本組中無一例術后睫毛脫落。
參考文獻
1 mendelson bc.herniated fat and obital septeum of the lower lid.clin plast surg,1993,20:323.
2 rees td.blopharoplasty and facioplasty.in:mecarth jg.ed plastic surgery.philade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90:2320-2357.
3 王恩遠,趙平萍,劉根娣,等.下瞼袋矯治手術的幾點體會.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0;6:143.
4 dinner m.the no flap technique for lower lid blapharoplast.aesth plast surg,1992,216:155.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
版權所有:8682整形網(wǎng)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
本站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鄭重聲明:未經(jīng)本站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