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應成 孫福田
眼袋成形術作為常見的臨床美容手術,對于求美者來說較關心的莫過于術后獲得滿意的美容效果,使術前存在的下瞼袋狀膨出及其上的皺紋減輕或消失,且術后不明顯的切口痕跡,為此眼袋成形術對于整形美容醫(y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針對前幾年行眼袋成形術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在參閱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眼袋成形術的幾個步驟進行改進,在已行的68例眼袋成形術中取得了求美者、術者及其他人均感滿意的臨床效果,隨訪3~18個月不等,美容效果良好,現(xiàn)就筆者行眼袋成形術的幾點改進進行探討。
1 眼袋術式切口的選擇
眼袋手術有經皮入路與經結膜入路,既往對于年齡較輕的眼袋臨床多按單純脂肪膨出型處理,認為結膜入路臨床效果較佳,筆者認為即使年齡較輕者仍以經皮入路為好,臨床證明眼袋手術幾乎都存在下瞼皮膚與眼輪匝肌不同程度的松弛或下瞼存有細密皺紋,通過該入路松弛與皺紋都可解決,而不象結膜入路只限于對眶脂的處理。對于經皮入路,既往多選擇瞼緣下方2~3mm處[1],筆者遇到前幾年行眼袋成形術者,抱怨切口瘢痕明顯,甚有成為心理負擔之嫌,筆者采用緊靠瞼緣距瞼緣1mm以內[2],術后瘢痕不顯,1年后隨訪幾乎難以分辨出來,求醫(yī)者十分滿意。
2 入路的選擇與剝離范圍
眼袋成形術眶脂的暴露有剝離眶下緣的皮瓣法,肌皮瓣法及皮瓣加肌瓣法,筆者認為對于中重度眼袋易采用皮瓣加肌瓣法,并行擴大外眥下方眶部皮下剝離范圍,使得松弛的皮膚得到充分游離,這樣外眥下方的皺紋尤為是動態(tài)時的皺紋會明顯消失,克服了傳統(tǒng)眼袋手術只限于分離眼袋區(qū),從而導致術后外眥下方皺紋不減的缺點,輕度眼袋采用肌皮瓣法,入路取脂簡單易行,效果確實,也不需要擴大剝離范圍。
3 眶脂與眼輪匝肌的處理
有人認為可行眶脂肪保留和眼輪匝肌瓣懸吊法整復眼袋[3],筆者認為除對單純皮膚輪匝肌松弛而眼周凹陷者不取脂外,其它類型的眼袋眶脂一定要取,取脂順序應以內組為先,一則有中外側脂肪存在,暴露內側組容易;二則通過輪匝肌懸吊不能解決內側眼袋外膨的臨床表現(xiàn)。其次切取外側組脂肪,較后取中組脂肪,這種取脂順序對于判斷取脂量及防止術后內外側眼袋消除不理想很有好處,若先取中組脂肪,內、外側脂肪向中間移動,切取量往往偏保守易致術后效果不佳,取脂量的多少,術者術前應根據求美者站立時眼袋大小而定,并非越多越好,對于眶隔不宜縮短,否則易致術后下瞼回縮與下瞼部塌陷[4]。對于眼輪匝肌筆者采用懸吊折疊縫合法,即在外眥部韌帶區(qū)由內向外進針,再縫掛肌瓣入路分離的松弛輪匝肌,根據松弛多少進行調整縫合,輪匝肌折疊懸吊后既不臃腫又不形成內陷為度,折疊懸吊輪匝肌方向為外上方,采用這種縫合法,線結深埋在輪匝肌深面,不致遠期形成外眥皮下硬結。另外,折疊懸吊增加了下瞼眼輪匝肌的張力,延緩了下瞼區(qū)由于重力作用眼袋形成的速度。也有采用瞼板縫吊提緊術來加強支持瞼板的張力[5],從而改善遠期眼袋下垂的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可參考利用。
4 切口的長度
內側可過淚小點內眥部[6],外側可距眼袋擴大剝離范圍多少沿皮紋與外眥30°夾角方向順延,以切皮后不出現(xiàn)“貓耳”為度,筆者提出這種觀點是基于中重度眼袋在眶脂與輪匝肌處理后切取多余的皮膚時必然要遇到向兩側延長切口的問題,傳統(tǒng)切口長度遇到類似情況顯有不足[7],采用該切口長度術后效果頗佳,且瘢痕不顯。
綜上所述,眼袋成形手術操作步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筆者認為眼袋成形術成功的關鍵是在適度去除多余的組織后,加強前壁張力,預防再次膨出,使眼袋成形術趨于完善,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
1.張滌生, 趙平萍主編. 實用美容外科. 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 46~47.
2.劉策勵, 李世榮, 凡東力, 等. 關于眼袋手術幾個問題的探討. 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 1998, 2: 73.
3.邢 新, 歐陽天祥, 孫 麗, 等. 眶脂肪保留和眼輪匝肌瓣懸吊法整復瞼袋畸形.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 1999, 2: 135.
4.林茂昌主編. 現(xiàn)代眼部整形美容學.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997, 227~232.
5.羅安定, 龍道疇, 馬笑葦, 等. 瞼板提緊術防治下瞼袋整形術后瞼退縮及外翻.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 1999, 1: 17.
6.郭新志, 趙洪武. 皮膚切口瞼袋整形術的改進. 中華醫(yī)學美容雜志, 1998, 3: 封三.
7.宋儒耀, 方彰林主編. 美容整形外科學. 北京出版社, 1992, 227~228.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