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展望 寧金龍
整形美容手術的效果除與手術設計、操作水平有關外,還與某些心理因素有關。一個良好的整形美容外科醫(yī)師除應具備熟練的手術技巧外,還要重視以下問題。
一、與受術者建立心理相容型關系
整形美容受術者就醫(yī)時通常喜歡詢問很多有關手術方法、安全性、疼痛及手術效果等問題,醫(yī)生除給予必要的解答外,同時應通過與受術者交談了解其就醫(yī)的動機、對容貌及身體缺陷的認識及其家庭、配偶的建議和意見。有些受術者對術后效果充滿幻想,反復多次就診,多難通過手術滿足其要求,處理謹慎,不能被受術者意念的主宰面草率作出治療決定,否則將會招致許多麻煩。在與受術者初次交談時應幫助其正確認識身體缺陷的原因,對容貌的影響程度,治療方案及各種手術切口選擇,術后可能的瘢痕和各種不安全因素,達到相互間的溝通與理解是整形美容手術成功的重要前提[1]。
二、受術者對治療效果的臆想
整形美容受術者往往存有通過手術或其它方法能改頭換面不現實的要求,期望術后容貌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但整形美容手術的效果由諸多因素所決定,包括受術者自身條件、缺陷類型及嚴重程度、手術醫(yī)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等。且人的形體美還應與每個人的個體、工作及生活環(huán)境協(xié)調。同時,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素質及個體差異對術后效果亦有影響。整形美容受術者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屬積極型,不滿意自己的容貌或體態(tài),有強烈的求治欲望,而且能主動配合治療,但對術后效果期望值較高;另一種為壓抑型,由于容貌或身體某一部分的缺陷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及心理壓抑、孤獨,對生活及周圍事物失去信心,以于封閉自己。他們既渴望就醫(yī)以改變形體,又不愿吐露內心痛苦,這種矛盾心情往往導致心理活動調節(jié)異常。對于前者,應通過就診時的交談,給予適當引導,糾正其對術后效果不切實際的想象,能接受治療后的實際效果。而后者則應通過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其心理活動,理解并同情其痛苦,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主動接受治療。實例:患者男,17歲,中學生。五官端正,皮膚白皙,獨自前來就診,取出某歌星的照片,要求做和該歌星一樣的雙眼皮,因為同學們說他很像那位歌星,唯獨眼睛不像。醫(yī)生考慮其尚未成年,心理狀態(tài)及手術動機不良,未予手術,但他反復就診要求手術,經耐心細致的解釋,仍固執(zhí)己見,幾乎夜不能寐,影響學習和生活。醫(yī)生與其家長聯系后,一起做思想工作,說明美容手術并非,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此后未再要求手術。
三、受術者的精神活動異常
抑郁癥:求術者容貌或身體上的缺陷及畸形會引起心理活動異常,而對手術效果不切實際的臆想可能造成心理負擔過重,出現心理異常,對生活及工作失去追求及信念。因此有的受術者表現為壓抑,無生活情趣,甚孤獨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