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口腔專家指出,牙周病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在引起牙周病的眾多因素中,牙菌斑和牙結石是罪魁禍首。因此,洗牙時清除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治療計劃中基礎治療的一部分。
臨床上將潔牙分為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一般來說,單純性牙齦炎患者,潔治術后牙齦炎癥可以消退。但牙周炎患者,需要多次潔牙,清除齦下菌斑和齦下牙石,才能控制炎癥,為進一步治療打下基礎。然而,潔牙的療效還需患者做好自我菌斑控制進行維持。
吃藥不能代替潔牙
吃藥能殺死少量細菌,暫時減輕炎癥和癥狀,但是很快容易復發(fā)。這是因為被殺死的細菌仍然存在于口腔,它還會釋放毒素,引起炎癥。而且細菌也會很快繁殖恢復原狀。只有通過潔牙清除菌斑和牙石,才是控制牙周炎癥較有效的手段。
潔牙不會使牙縫增大
有的人潔牙后覺得牙縫增大了,以為是潔牙造成的。其實,由于牙齦退縮,牙根外露,牙縫已經存在,只是這些牙縫平時有牙石覆蓋,感覺不到。潔牙后,牙面和牙間隙中的污物被清除,才發(fā)現牙縫增大,感覺不太適應。
同樣,有些人牙結石量非常多,幾乎蓋住所有牙縫并將相鄰牙齒“粘連”在一起,這些牙石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使有的松動牙松動度低于實際松動度,當去掉這些粘連物以后,松動牙表現出了它的實際松動度,并不是因為潔牙導致牙齒松動。
潔牙后為什么會牙根酸痛?
牙骨質像一件衣服穿在牙本質表面,阻擋外界對牙根的刺激。當牙骨質遭到破壞時,牙本質可感受到外界刺激,出現牙根酸痛。患牙周炎時牙骨質被破壞,但由于表面覆蓋有牙石等附著物,對外界刺激不甚敏感。牙周刮治的過程中,將根面被腐蝕的牙骨質刮除,使牙本質暴露,從而使得患牙對外界刺激產生敏感癥狀,這種情況只見于部分患者,是牙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一般情況下,這種牙根敏感可隨著髓腔內相應部位的修復性牙本質形成逐漸消失,時間約2周1個月不等。牙周刮治后,經脫敏治療可減輕牙根敏感的癥狀。